6月26日,中國民航報微信公眾號發(fā)文稱,日前,為切實保障航空運行安全,民航局發(fā)布緊急通知,自6月28日起禁止旅客攜帶沒有3C標識、3C標識不清晰、被召回型號或批次的充電寶乘坐境內航班。核心事件:
-
電商平臺下架行為
淘寶、拼多多等平臺主動下架了大量“3C認證貼紙”商品。這些貼紙通常以“空白”“可定制”“防水防撕”為賣點,單價極低(幾元到幾十元不等),購買者多為小廠商或小作坊。
-
違法性認定
律師指出:3C認證標志屬于國家法定認證標識,其使用必須經過官方審核授權。任何單位或個人私自印制、銷售、冒用該標志均違反《產品質量法》《認證認可條例》,構成行政違法甚至刑事犯罪(如“非法制造、銷售非法制造的注冊商標標識罪”)。
法律依據:
-
《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》
第三十一條規(guī)定:生產者不得偽造或冒用認證標志等質量標志。
第五十三條:偽造、冒用認證標志的,責令改正,沒收違法產品,并處貨值金額等值以下罰款;情節(jié)嚴重的吊銷營業(yè)執(zhí)照。
-
《認證認可條例》
第七十一條:偽造、冒用、買賣認證標志的,處5萬元以上20萬元以下罰款,沒收違法所得;構成犯罪則追究刑事責任。
-
《刑法》第二百一十五條
非法制造、銷售非法制造的注冊商標標識罪,情節(jié)嚴重的可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,并處罰金(若3C標志被認定為“法律規(guī)定的認證標識”)。
為何引發(fā)監(jiān)管?
-
安全隱患巨大
小作坊將假3C貼紙貼于未通過安全檢測的電器、充電器等產品上(如劣質充電寶、插座),消費者誤以為產品符合國家安全標準,可能導致觸電、火災等風險。
例:2023年廣東市場監(jiān)管局抽查發(fā)現(xiàn),30%的偽劣充電寶貼有假3C標志。
-
破壞市場信任體系
3C認證是我國對涉及人身安全的16大類132種產品的強制準入制度。假標志泛濫會削弱消費者對認證體系的信任,擠壓合規(guī)企業(yè)生存空間。
消費者如何識別真假3C?
-
查驗標志唯一性
真3C標志下方有對應工廠的唯一認證編碼,可登錄“中國質量認證中心官網”(www.cqc.com.cn)輸入編碼驗證。
-
核對產品信息
認證證書載明的產品型號、生產商需與實物完全一致,不一致即為冒用。
-
警惕低價陷阱
低于市場均價且無品牌保障的“三無”電器產品,需謹慎購買。
各方責任與建議:
主體 |
責任/行動建議 |
電商平臺 |
加強商品上架審核,建立“3C標志”關鍵詞屏蔽機制;對違規(guī)店鋪封號清退。 |
生產商 |
通過正規(guī)渠道申請認證(費用約數千元),嚴禁購買假標志。 |
消費者 |
主動查驗3C編碼,發(fā)現(xiàn)售假立即向平臺或12315舉報。 |
監(jiān)管部門 |
追溯假標志生產源頭,對“以假亂真”廠商從重處罰。 |
小貼紙背后是大安全。國家強制認證標志是產品安全的“底線憑證”,絕不能成為黑心商家的低成本造假工具。消費者也應主動維權,讓違法者無處遁形。。3C認證貼紙是3C認證的一種表現(xiàn)形式,售賣3C認證貼紙屬于偽造、變造認證標志的違法行為,購買后用于無認證產品上以冒充合格產品也屬違法。 |